廣東歌正能量:打不死的夢想 —— 黃家駒Beyond《不再猶豫》

近年不如意的事情比較多,香港人經歷反修例運動 ;而全球人則經歷了武漢肺炎,在這裏為大家打打氣吧!若果要用廣東話歌為大家打打氣,很多人或會想到羅記( 羅文)的《獅子山下》,用香港人頑強的精神勉勵大家;或是會想Beyond 的《海闊天空》。但這次想為大家介紹的是Beyond 的《不再猶豫》,以輕快的節奏為大家注入正能量!
希望能夠用輕鬆簡單的角度,透過廣東話歌曲令各位了解香港的文化。 接下來會簡介不同的廣東話經典歌曲包括梅姐(梅艷芳) 、羅記(羅文) 、哥哥( 張國榮) 、家駒( 黃家駒、Beyond )等人的歌曲 ,希望大家能夠喜歡!在看介紹的同時, 也想大家能夠播放着歌曲,一起快樂地聽歌!
#簡介
Beyond是在1983年成立的香港搖滾樂隊,早年被視為地下樂隊,在1987年才加入香港主流樂壇。樂隊的名字「Beyond」在字面上是「超越」的意思,而改這個名字的樂團成員鄧煒謙(創隊成員兼主音吉他手)則表示「Beyond」是「Beyond Rock and Rock」的意思。筆者想,Beyond要超越的一直都是自己。
Beyond 在1991年推出大碟《猶豫》(大碟即是專輯),當中的其中一首歌便是《不再猶豫》。筆者認為該專輯雖然不統一,但很有家駒音樂多元化的特色 。曾經在一個訪問中,Beyond中的主音吉他手Paul ,回憶起家駒對音樂的熱誠和熱衷,他不單單只在搖滾樂有所發展,分別也會聽不同的音樂類型,如民謠,甚至是中國傳統的曲調等等。 這一張專輯正是家駒對音樂多元化的看法,其中有pop、有主流但又不失風格的《不再猶豫》、有非洲民謠《Amani》、有比較搖滾的《係要聽Rock and Roll 》。
當年正值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期 ,需要努力為生活打拼。Beyond這首歌鼓勵人們捉緊自己的理想,並要努力前進不言放棄。
想對Beyond的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,可以看Beyond 的電影《莫欺少年窮》,體會當年香港的社會文化和年輕人的困境。若想了解Beyond多些, 也可以看Beyond 特輯之《勁band 四鬥士》,當中述說Beyond成立樂隊的歷史,令人回味!
# 一起來聽聽音樂
Beyond《不再猶豫》:https://youtu.be/__wO52vCLVY
猶豫是指遲疑不決。古由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心猶豫而狐疑兮,欲自適而不可。」歌名《不再猶豫 》期望大家不要再為目標猶豫不決 ,而是努力的前進,總有一日可達成理想!
第一句的歌詞中 「無聊望見了猶豫」中的「無聊」,看似負面、百無聊賴,卻正是在這樣的一段時間,我們有無限的時間投入空想,在這個我們需要自己學習獨處的面對未來的無聊當中,我們回想起自己的目標。
在二段當中「夢想終有日」是解「夢想總有一天」,在普通話當中,比較常用的是「有天」,而在廣東話中比較常用的是「有日」,「一天」的廣東話就是「一日」。例如「由果日開始我振作起黎!」就是「從那天開始我就振作起來了!」
歌詞的第一和三段分別描寫了年青人對夢想或自己目標的憧憬。第二段則描述了,即遇見困難也不要放棄 ,並靠自己的努力達成夢想的決心和對大家的鼓勵。
筆者認為歌詞中「誰人定我去或留 / 定我心中的宇宙 / 只想靠兩手 / 向理想揮手」這一小段,最能讓在迷惘中的聽眾醒覺過來。即使在尋夢的路上遇到挫折和別人的冷眼,也不需要執著。因為我們的熱情來自我們心中的宇宙,外界的冷漠或許來自我們的想像,只有踏踏實實的努力,才能用雙手把握住自己理想的方向。
# 音樂特色/重點
《不再猶豫》一曲比較偏向流行、搖滾的風格, 前奏使用了電結他作開始,之後再加入其他樂器和鼓,能給聽眾有一種清新、青春、充滿能量和振奮的感覺 。有別於傳統搖滾的曲風,如《係要聽Rock and Roll 》;也有別於當時盛極一時的流行曲風,如劉德華的 《 愛不完》、張學友的《每天愛你多一些》。 而是偏向抒情搖滾如《再見理想》、《光輝歲月》 。
在歌曲中段,不失Beyond 一貫的搖滾風格,Paul 在當中也有一段的solo 。雖然筆者認為它並不是最能表現家駒聲線滄桑感的一首歌 ,但在和唱中「woo ho 」可以聽見Beyond其餘三子的聲音 ,聽眾有一種傻小子衝勁的感覺,別有一番風味。
# 題外話
《不再猶豫》前一曲是比較著重意義的《Amani》,到《不再猶豫》後一首滄桑落寞的《誰伴我闖蕩》,筆者認為《不再猶豫》是一個重要的過渡也是一個伏筆。大家不妨把整張專輯聽完, 將當年Beyond 想告訴大家的信息完整地感受一次吧!
雖然在Beyond成名時,被本地音樂人稱為「搖擺叛徒」,但Beyond堅持將外國的搖滾本地化,嘗試讓更多香港本地聽眾接受不同的音樂元素與風格。當年Beyond憑着《真的愛你》、《大地》等比較偏向流行風格的音樂吸引大眾的目光,隨著他們的解散香港本土樂壇在音樂多元化的道路上停滯不前。直到近一兩年才有不同風格的樂隊被發掘出來,大眾慢慢接受香港本土音樂多元化的情況。香港大部份聽眾比較少有自己對音樂的看法,筆者期望香港在音樂或文化的品味可以逐步提升,而非跟著主流媒體隨波逐流。
責任編輯 :樂駒
核稿編輯:許詠淇